豆瓣评分 9.2
内容简介
可以说,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。冯友兰先生于1946年至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访问教授,讲授中国哲学史,其英文讲稿经整理后形成本书。本书有各种语言译本,是西方人学习中国哲学的入门书,在西方影响很大。作者以一本短小精炼的哲学小书,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,其间充盈着睿智与洞见。本版主要采取赵复三译本,同时参考涂又光译本作少量修改。
作者简介
冯友兰(一八九五-一九九○),字芝生,河南省唐河县人。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,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。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、广东大学,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,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、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,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。
丛书信息
冯友兰作品精选 (共11册), 这套丛书还有 《新理学》,《中国哲学史(上下)》,《南渡集》,《新事论》,《新世训》 等。
精彩书评
本书是冯友兰先生根据自己的二卷本《中国哲学史》改编的缩写本,行文更加朴实简练,同时又保留了原著的学术性。由于本书是面向西方读者而写,因而能站在中西哲学对比的角度看待中国哲学的价值与意义,字里行间,能明显看出冯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。虽然面世已经半个多世纪,但今天来读,很多观点仍然一点都没有过时。——@江海一蓑翁
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,就觉得儒家是宗教。可事实上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。“四书”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“圣经”,但是“四书”里没有创世纪,天堂地狱。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,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,可能大不相同。中国哲学以为,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,就是圣人。他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。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,相当于佛教的佛、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。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。他的人格是所谓“内圣外王”的人格。内圣,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;外王,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。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。所谓“内圣外王”: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,按道理说可以为王,而且最宜于为王。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 王与否,那是另外一回事,亦是无关宏旨的。——@TianXin Chen